時間
更多
首頁 >> 輿情 >>媒體曝光臺 >> “保專業(yè)”“本碩博”承諾靠譜嗎?高校搶人大戰(zhàn)背后的“甜蜜陷阱”
详细内容

“保專業(yè)”“本碩博”承諾靠譜嗎?高校搶人大戰(zhàn)背后的“甜蜜陷阱”

时间:2025-07-01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央視網

本科招生常常被高校視為一場“戰(zhàn)役”。每年6月下旬,各大高校招生組會前往全國各地開展招生工作。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(fā)現,為了爭搶高分考生,維持分數線排名優(yōu)勢,不少高校都會在招生時給出“保學!薄氨V驹浮薄熬蜆I(yè)內推”或“本碩博連讀”等“優(yōu)惠待遇”,千方百計確保當年的招生位次“至少不能掉”。知情人介紹,一旦分數線下跌,就意味著學校的吸引力下降,高校會擔憂后續(xù)生源質量、學科評估、吸引海外人才等方面“像‘蝴蝶效應’一樣走下坡路”。

640 (4).jpg

招生為何成了“大型的諜戰(zhàn)游戲”?

“今天攤位前來了一個全省排名2300的考生,這是我們要重點跟進的對象!痹诒本┠掣咝5膬炔空猩鷱捅P會上,招生組老師就當天前來咨詢的學生情況進行研判時說。按照往年的“一分一段表”數據,這所高校在該省的最低招生位次是2600名,如果能夠多說服幾個位次在2300名的考生以第一志愿填報,那么該校今年的最低招生位次就有望向前抬升300名!拔淮慰壳暗目忌颜猩~占上,就能防止低分想要沖刺的考生‘撿漏’,避免拉低我們的分數線!边B續(xù)兩年參與本科招生工作的高校教師李浩然向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介紹,在這場“招生戰(zhàn)役”中取得勝利的要義是: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,勸說高分考生填報本校第一志愿,“這樣至少能穩(wěn)住今年的位次不變”。

640 (5).jpg

為了保衛(wèi)分數線,李浩然所在的理工類學校有很多“兵法和技巧”。比如宣講之前要先“臥底刺探軍情”,打聽出其他學校給出的福利政策,再針對性地作出調整;招生過程中要“潛伏敵群,伺機拉攏家長”,例如在其他學校的招生群里“不經意地”夸一夸自家學校;還要向家長和考生們“適度畫餅”,描述進入本校后有望升學、碩博連讀、就業(yè)內推甚至找到對象等;以及“拉攏兄弟院校形成聯盟”,便于有合適分數段的考生時互相推薦。另一位招生老師在接受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在出發(fā)前,招生組會進行統(tǒng)一培訓,“大家都被分配到比較重的招生KPI”,包括統(tǒng)計目標考生的專業(yè)意向和報考想法、打電話、發(fā)短信、提供咨詢等。她發(fā)現,保衛(wèi)分數線的任務落在了每一位招生工作人員的身上,因為疏忽導致學校的分數線下降,會被視為一個很嚴重的事故!耙驗樵谀撤N程度上,你之所以是一個好學校,是因為你的分數線擺在那里。”在李浩然看來,“招生是一場‘大型的諜戰(zhàn)游戲’”,其中表現最積極的莫過于在校生和家長群體!皩W校就像他們已經持有的股票,分數線漲得越高,自己獲得的‘收益’也就越多!倍鴮τ趯W校而言,一旦成功守住甚至提升了本科錄取分數線,便有了足夠的底氣制作一張亮眼的喜報——宣布本校今年躋身全國錄取分數線排名前XX位的高校行列。


甜蜜承諾與兌現困境

盧璇作為某985高校駐江蘇省無錫市的招生理事長,曾對各大高校本科招生的許諾現象進行了調查。她在接受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采訪時分享了一個案例:某高校在招生時承諾,高分考生進入某個班級即可實現本碩博連讀。但實際上,這類培養(yǎng)模式往往在入學后有嚴格的篩選機制。“一開始招收20名學生,但本科第一年結束后要篩選掉不達標的同學,最終真正實現本碩博連讀的可能只剩下五六人。”

除了設置誘惑力班型“挖”高分考生外,“保志愿”也是各大高校不得不“卷”的招生手段。李浩然告訴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,在各省份公示“一分一段表”之后,高校給到考生的福利待遇會更加明確,“比如說全省排名位次2000名以上的,保你第一志愿被錄取;2000—2500名可以保前三個志愿中至少被錄取一個”。在這一過程中,各大高校也會根據競爭對手的“保志愿”政策作出相應調整,“我們得比他們好,才能夠更好地招生”。

640 (6).jpg

不過,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(fā)現,這種“保志愿”的承諾存在不確定性。夏林在2023年高考出分后收到了一所高校發(fā)來的“保志愿”短信,然而,她最后還是被調劑到了未報考的專業(yè)。之后她了解到,分數在該學校目標分數段內的同學都收到了類似的短信。

經歷了“身份互換”的丁貝對此感觸更為復雜。2017年6月,丁貝在高考后接到一所985大學招生組老師打來的電話,對方表示以她的成績“肯定能去這所學!。有了招生組老師信誓旦旦的“保證”,丁貝當時毫不猶豫地將這所大學填報為第一志愿,卻忽略了對后續(xù)志愿填報的研究。

然而錄取結果公布以后,她滑檔到了第二志愿的學校。丁貝說,自己當時產生了一種“被騙的感覺”。

兩年后,丁貝開始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學校的招生工作,也“承擔起保衛(wèi)分數線的壓力”。她這才恍然大悟。她告訴記者,所謂“肯定能上”是招生技巧的一部分,“為了穩(wěn)住考生,爭取第一志愿,而不是越過我報下面的學!薄

丁貝進一步解釋道,高校在招生時會給出一定的承諾或表現得很熱情,是因為“當你填報志愿時,選擇權在你手里”,每一位在分數段范圍內的考生都是要爭取的對象。但是等到志愿填報系統(tǒng)關閉后,“就真的很沒有辦法,還是要按照‘分數優(yōu)先、遵循志愿’的原則進行投檔”。

640 (7).jpg

不過,在實際操作中,高校如果給出承諾但頻繁違約,也會影響其在家長群體中的信用,導致“耽誤下一年的招生甚至被舉報”。所以近年來,不少高校在避免“硬承諾”的同時開始采用“大類招生”“學域招生”模式,將冷門專業(yè)與熱門專業(yè)打包,減少志愿填報選項。

“這些大類看起來沒有什么不好的!崩詈迫桓嬖V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,大類招生在吸引考生填報的同時,也更容易兌現招生承諾!安贿^弊端是對于學生而言,選專業(yè)這件事被后置了一年,可能入學后還要再‘卷’一波去搶熱門專業(yè)。”

沈陽大學黨政辦公室的赫鑫也指出,大類招生逐漸成為高校本科招生的新趨勢,因為“專業(yè)(大類)+學!钡恼猩绞礁母,使各專業(yè)不再受最低錄取分數線保護,以最真實狀態(tài)呈現在考生和家長面前。“殘酷的專業(yè)競爭會促使只有特色鮮明、教學一流的專業(yè)才能得到考生和家長的認可。為了吸引優(yōu)質生源,高校將某些相近的專業(yè)重組,以免在招生中失去競爭優(yōu)勢。”

分數線背后:為何高校搶人停不下來?

教育部《關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各高校要嚴肅招生宣傳和咨詢工作紀律,不得以新生高額獎學金、違規(guī)承諾錄。ê兄Z錄取專業(yè)、本碩博連讀或貫通等)、入校后重新選擇專業(yè)等方式爭搶生源,不得以優(yōu)質生源登記表、志愿填報意向書等形式吸引、誤導學生。

然而,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后,爭搶“狀元”“尖子生”的案例仍層出不窮。高!皳屓舜髴(zhàn)”為何屢禁不止?一方面,高校招生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;另一方面,“分數線這件事,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。”李浩然說。

“分數線高,意味著生源情況好,更容易招聘到優(yōu)秀教師,有助于競賽拿獎、論文發(fā)表和學科評估,最后又反哺了分數線。”在李浩然看來,生源質量關系到教師招聘和學科建設,能推動高校在量化的考評指標下實現良性循環(huán),尤其是這些考評又涉及實實在在的撥款和經費。

“近些年,大學間的競爭非常激烈。早年很強勢的學校有的分數線掉下去了,也有一些學校在不斷地向上沖刺。”李浩然觀察到,當某所高校的分數線水漲船高時,考生和家長的填報意愿反而更強;而當某所高校的分數線連續(xù)下滑時,后續(xù)在生源質量、學科評估、吸引海外人才等方面“可能就像‘蝴蝶效應’一樣走下坡路了”。

640 (8).jpg

江蘇海洋大學的吳志濤也在研究中發(fā)現,錄取批次的改革給地方本科院校帶來了不小的影響。當高考采用分批次錄取的策略時,同一層次的學校在一個批次里競爭生源,很少跨批次“打架”。但是新高考改革以后,本二批次的地方高校不僅要跟原來的二本院校爭奪生源,還要跟一本里的冷門專業(yè)、三本里的熱門專業(yè),甚至一些經濟發(fā)達城市的地方高校“硬碰硬”。

“可以說,新高考改革后的本科高校招生,面臨的是一場更嚴峻的挑戰(zhàn)!眳侵緷硎,疊加“3+3”的選科組合模式本就在無形中減少了高校專業(yè)招生的生源數量,冷門專業(yè)、分數線連年下滑的專業(yè)也更難通過調劑手段分流到學生。部分專業(yè)可能面臨無人填報、無法完成招生計劃的風險,甚至遭遇裁撤危機。

對于高校招生中的這種博弈,陳嘉夏在2020年高考后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。由于分數線卡在幾所重點大學之間,他在志愿填報期間聽到了“各種各樣的聲音”。他告訴央視網《新聞+》記者,高考之前,身邊人的利益與考生基本一致,都希望學生考出理想成績;但成績公布后,情況開始發(fā)生“億點點”變化。

“對我而言,選擇適合的專業(yè)方向或許是最優(yōu)解;對我的高中學校而言,引導學生報考知名度更高的大學有利于宣傳;而對招生組的老師們而言,則是盡可能吸引我入學,多錄取一個合適的考生。”陳嘉夏表示,由于不同角色之間的利益出現分歧,招生期間出現各種信息博弈也就不難理解,“但實際上,關于高校歷年的分數線、錄取人數,以及專業(yè)水平和就業(yè)前景,其實是可以自行從學校網站、招生宣傳冊上查找判斷的”。

“這或許就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社會第一課:不輕信甜言蜜語,在紛繁復雜的聲音中看清表象背后的真實動機,作出真正屬于自己的選擇!

(應受訪者要求,李浩然、丁貝、陳嘉夏均為化名)




來源:央視網

編輯:金文婕

審核:王仕偉

技术支持: 善源網絡.善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